暑期旅游旺季,汽車租賃相關糾紛投訴不斷走高,報價不清、隱性收費多、管理不規范等行業亂象頻出,亟待規范整治(據7月10日《工人日報》)。
暑期來臨,遠途旅游消費熱度持續上漲,新疆自駕游、海邊自駕游等各種花式自駕游攻略登上熱搜。與此同時,租車出行也因其時間線路自由、出行私密性好、隨走隨停等優勢受到游客青睞。“網上下單”“一鍵送達”“隨租隨還”,租車平臺上各種誘人的廣告語無不宣揚著租車的便利,然而事實卻是“大坑”頻現。租車同車不同價、額外收取送車費、備案信息不完整等問題的出現,讓游客們本來舒心自在的自駕游體驗大打折扣,“安心游”變成“擔心游”。
我國民法典明確規定,租賃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租賃物的名稱、數量、用途、租賃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賃物維修等條款。租車企業理應在網上租賃合同中對上述內容作出明確說明,報道反映的事先不說明、事后多加錢的誘導消費行為明顯有違誠信原則,可能涉嫌合同欺詐。另外,租車企業報價不清,導致同車同店不同賬戶不同價的情況,既違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則,也涉嫌違反價格法關于不得實施價格歧視的規定。交通運輸部出臺的《小微型客車租賃經營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從事小微型客車租賃經營的,應當在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有關登記手續或者新設服務機構開展經營活動后60日內,就近向經營所在地市級或者縣級小微型客車租賃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備案。從報道情況看,這條規定也被一些經營者直接“無視”了。
租車行業的各種“坑”不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更會擾亂租車市場秩序,必須加強行業規范整治。
首先,租車企業應該加強自律,做到租賃信息公開透明,明碼標價,讓消費者在交易前充分了解車輛車型車況等基本信息,明確告知消費者關于車輛維修、違章處罰費用扣款方式,充分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不要用“小坑小利”的僥幸心理弄丟企業信譽。
其次,作為眾多消費者租車首選的第三方網絡平臺要守土有責,對得起消費者的信任。不僅要確保自營車輛的信息公開透明,也要加強對平臺內各企業資質和車輛備案信息的核驗監督。完善用戶評價機制、做好用戶投訴的查證工作,對于消費者投訴率高的租賃企業一旦查實,平臺應及時下架處理,提高違規成本,杜絕“宰客”行為。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車輛租后服務。
最后,相關部門要加大整治力度,規范市場秩序。一方面要加大打擊力度,對于未明碼標價,甚至虛構車損、陰陽合同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露頭就打”。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高投訴、多輿情企業的監督力度,加大對企業經營資質、相關企業車輛備案信息的檢查力度,并定期組織開展汽車租賃服務質量信譽考核等,督促企業和平臺加強自律。
租車理應成為游客們自在出行的助力,而不是讓旅客掃興的攔路虎。推動平臺企業和租車行業的規范發展,才能讓更多的游客在租車游中放心感受名山大川的巍峨,體會走走停停的逍遙,而不是瞻前顧后的擔憂。
規范租車市場,莫讓“安心游”變“擔心游”
點擊次 更新:2023-07-12 23:34:32 來源/作者:www.qinrunmom.com
【相關文章】
- 2023-07-12· 平臺競相“租車” 傳統企業如何接招
- 2023-07-12· 電子駕照來了!簡直太方便,租車也能用